【健康科普】孕期贫血, 吃什么补血最快?
孕期为什么会贫血?
怀孕以后血红蛋白会稀释,即血容量增加,所以血红蛋白跟非孕期不同,根据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妊娠合并贫血的诊断,具体如:
1、血红蛋白在110g/ L 以下,才会诊断妊娠合并贫血;
2、妊娠合并贫血会根据患者情况分为轻度、中度、重度和极重度四类,轻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100-109gL之间,中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70-99g/ L 之间,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40-69g/ L 之间,极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水平小于40g/ L 。
对于有贫血的孕妈妈,若在轻度和中度以上,可药物治疗,若是重度以上,患者需要输血治疗。
孕妇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壹
缺铁、饮食不当
针对较为常见的“缺铁性贫血”,有专家表示,首先贫血与饮食有着莫大的关系,由于气候变化譬如现在的梅雨天气及生理状况等因素,部分人会食欲不佳,或较为偏重于某些合自己胃口的食物。
虽然说目前的饮食结构越来越西化,但仍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质如多酚等会强烈抑制铁的生物吸收和利用。长此以往必然会因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而导致缺铁。
贰
怀孕时供铁不足
孕期的女性对铁的需求比怀孕前增加近4倍。而孕妇因恶心、呕吐或偏食、厌食等,常食用含铁低或不含铁的食物;再加上妊娠期胃肠蠕动减弱,胃酸缺乏,也会影响铁吸收。
叁
再生障碍性贫血
再生障碍性贫血(AA,简称再障),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、造血微环境操作以及免疫机制改变,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,出现以全血细胞(红细胞、粒细胞、血小板)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。
再生障碍性健身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,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,住房要通风。忌服氯霉素、磺胺类、解热镇痛药等抑制骨髓的药物。
肆
经期慢性失血
最新研究表示,月经过多是导致贫血缺铁的重要原因,往往使得女性的血“入不敷出”。正常月经24~35天为一轮回,经期持续2~7天,平均经血量20~80毫升。在医学上来说,当每次经血量多于80毫升,流血时间超过7天,就算是月经过多了。当然如消化道出血、痔疮等问题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铁不断流失而引发贫血。
孕妇贫血有哪些影响?
壹
不利哺乳
新妈妈产后发生贫血时,自身的营养得不到补充,身体虚弱也会引起乳汁分泌不足,同时乳汁的含铁量减少,影响宝宝对营养成分的吸收。一般贫血严重的新妈妈,进行母乳喂养常使宝宝营养不良,抵抗力下降,进而引发宝宝腹泻及感染性疾病,影响宝宝体格及智力发育,对身体健康尤为不利。
贰
不利恢复
分娩消耗了新妈妈很多能量,造成产后身体虚弱,这种情况下,如果新妈妈又出现贫血的话,必定会导致产褥期延长,身体恢复减慢,甚至还会使新妈妈抵抗力下降,发生产褥期感染、发热等疾病。
新妈妈在产后发生贫血会导致乏力、低热、身体虚弱、头晕、指甲、嘴唇及眼皮苍白、烦躁或忧郁、昏昏欲睡等症状,贫血严重的新妈妈还可能发生子宫脱垂、产后内分泌紊乱、经期延长等疾病。
孕妇贫血,吃什么补血最快?
红枣
红枣中所含的成分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,促进细胞生长,并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,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。多吃红枣,不仅能够补血,还能让肌肤变得光滑细腻,并且富有弹性。
黑米
黑米有明目活血、暖胃、清肝润肠和湿骨益精等功效,可以入药入善,对头昏目眩、贫血白发、腰膝酸软、夜盲耳鸣症等效果最佳。长时间服用可以延年益寿,被人间称为“长寿米”,而对孕妇而言是“补血米”。
芝麻
芝麻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钙、铁等。经常食用不仅可以为孕妇补血,还可提高和改善膳食营养质量。另外,专家提醒,黑芝麻的补血营养高于白芝麻。
瘦肉和动物肝脏
瘦肉和动物肝脏含铁量特别高,其中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,孕妇每周吃两次动物血和肝脏,比吃大枣补血效果来的更好。
黄花菜
黄花菜含铁量特别大,比菠菜高出了20倍,还富含维生素A、B1、C和蛋白质等营养素,还有利尿和健胃的作用。黄花菜的营养成分对胎儿发育也会很大的帮助,可以视为孕妇保健食品。
南瓜
南瓜被誉为“补血妙品”,富含植物性蛋白质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,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、钙、铁、临等等,其中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,可以助红血球正常运作,锌会直接影响成熟红血球的功能,铁质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,是补血的优良的营养素。
胡萝卜
胡萝卜是被称为“人参”,含有维生素B、C,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,对补血极其有益,使用胡萝卜煮汤是最好是补血饮品。
桂圆
每到夏季就有新鲜的桂圆上市,桂圆含有维生素A和B,葡萄糖和蔗糖等,富含丰富的铁质。孕妇可以用桂圆煲汤,能有效补血。
葡萄
葡萄中有钙、磷和铁,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,是老年、妇女和体弱贫血者和过度疲劳的滋补佳品。怀孕的女性可以多吃,对胎儿有很大的营养,也能让孕妇气色更好。
樱桃
樱桃含有丰富的铁元素,有利生血,是孕妇、哺乳中妇女的补血水果。丹樱桃性温带补,本身燥气和喉痛者,还是少吃为佳。有说樱桃引发的虚火,可饮蔗汁解之。
各位宝妈们要健康饮食哦,这样才能保证宝宝的健康。
监制 袁付成 编审 刘丽君
编辑 妇产科门诊刘春艳宣教科
下一篇:没有了
最新更新
推荐阅读
猜你喜欢
关注我们
